文化中国行丨关怀传承百年文化遗产,承前启后

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。故宫推出“百年保护——从故宫到故宫”展览,以实物讲述历史,全面展示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程。本次主展从博物馆藏品195万余件文物中精选出书画、青铜器、玉器、陶瓷、古代宫廷乐器等200余件国宝级文物,涵盖新石器时代至清代。采用文化文化档案“双明暗”线路的叙事方式,以“一条文化线”、“世纪玛那”、“千季”三大篇章构建了立体生动的紫禁城世纪史。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洪文:百年展的主题是保护故宫古建筑及其收藏。在保护的前提下,改变、改变生活,让禁城的文化底蕴因新城而增强,强国的树立。午门展的核心,北宋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惊艳亮相。成为当今人们共享的文化财富。 汉代韩滉的《五牛》。作为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,国家于1958年从香港购得,藏于故宫时已多处遭到毁坏。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徐童:这里应该有大大小小的洞300多个。经过修复专家孙承志凭借60多年的修复经验,通过不整理、整理、满彩、重新安装,被称为国宝的古器物终于恢复了昔日的辉煌,赋予了新的生命。东晋王训所著的《博渊帖》是王羲之家族赐予的唯一真迹,他的归来之路也充满艰辛。新中国成立后,通过国家收购和多方捐赠,收藏文化菜谱28万余份,极大丰富了故宫博物院藏品体系,体现了新时代国家的关怀和保护。展览上特别设计了一场跨越千年的“凝视”。两千多年前的玉对青兽、春秋的莲鹤方壶、清代的金瓯永古杯,一字排开。他们汇聚了中华民族的领导力和进取精神,寄托了对国家长治久安、人民福祉的美好祝愿。从“文化遗产”的传承到汇聚从“百年传承”的GS与分离,到“万事万物”的完整与变迁,这次展览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唇齿之美,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保护之不易、传承之不易。经过一百年的赛跑,故宫博物院如今正以更加开放、自信的行为保护、继承、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向世界讲述古老而鲜活的中国故事。